学院新闻
“中俄当代诗坛——诗歌现象的基本分类方式”讲座顺利举办
2025-04-29
2025年4月25日下午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、俄罗斯青年学者伊万·阿列克谢耶夫(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,中文名为易宁)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新楼B134会议室做了主题为“中俄当代诗坛——诗歌现象的基本分类方式”的讲座。本次讲座是“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”第四讲,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文化研究所(虚体)主办。讲座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查晓燕主持。
(讲座海报)
俄语系师生以及兄弟院校的中外学生参加了讲座。
讲座开始前,主讲人易宁向观众分发了风格各异的当代中文、俄文诗集。查晓燕老师向听众简单介绍了易宁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成果。易宁目前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,主要从事中俄现当代诗歌的翻译与研究,在俄罗斯已出版译诗集有《火焰内部:海子的诗》(«Внутри пламени: поэзия Хай Цзы»)(2021)和《以我为主角:西川诗选》(«Со мной в главной роли»)(2024),曾在《俄罗斯文艺》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诗歌俄译相关论文。
(易宁的两部译著)
易宁在学术报告中首先对“中俄”“当代”“诗歌”三个核心概念进行学理界定,其次将研究对象明确为具备中国或俄罗斯文化背景、使用汉语或俄语创作且处于经典化进程中的诗人群体。通过代际谱系、身份特征、地理空间、媒介传播及诗学实践等多维度分析,主讲人系统梳理了中俄诗坛的代表性诗人、重要诗歌阵地以及典型的文学现象,突出展现了两国当代诗坛的创作活力。
(易宁报告)
在提问环节,听众就学术视域下的诗歌研究、俄罗斯当代诗人对经典诗人的认识与接受等问题踊跃提问,主讲人一一作答。在讲座的最后,主讲人易宁为在场师生朗诵了俄罗斯当代诗人尤里·卡扎林(Юрий Казарин)的诗歌,讲座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。随后,与会师生合影留念。
(会后合影)
撰稿/供图 贺赫 方晓凡